-
<正>“00后”,成长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、数字技术爆炸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历史阶段。这代人,既沐浴着数字文明的曙光,又直面社会转型的阵痛;既有平视世界的自信从容,又背负着内卷焦虑的心理压力;既赓续着“强国有我”的基因密码,又张扬着独有的价值主张。“00后”的多样群体特征,生动而深刻地映照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与深刻转型。
2025年17期 No.816 1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621K] - 宋月萍;
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、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演进,对“00后”的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。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这一代青年在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、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、物质追求与精神需求之间进行认知和情感调适,形成独具时代烙印的群体特征。促进“00后”更好成长、更快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,应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,以制度创新保障青年需求,凝聚社会力量关心青年成长,强化青年正确价值观培塑。
2025年17期 No.816 17-2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2173K] - 胡献忠;
“00后”社会心态呈现多样张力与时代特征: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;就业心态明显分层分化,求稳避险与高流动同在。“00后”的精神世界在“小确幸”的日常幸福感与公共议题的宏大关切间形成辩证统一,既通过微小生活体验抵抗绩效考核异化,又积极关注性别平等、教育公平等社会议题;面对“内卷”与“躺平”的双重挤压,呈现“45度躺平”的矛盾状态,既非完全放弃又非被动接受竞争。全面、准确地分析“00后”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,审度其背后的风险因素并剖析生成机理,进而探讨具体的培育路径,既有助于提前预判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,又有助于引导“00后”形成正确社会认知,推动个体实现良性发展。
2025年17期 No.816 22-2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91K] - 刘彦平;
“00后”正在主导新型社交模式与新型消费趋势的演进,其社交与消费有着融合共生和双向赋能的特征,为社会生活和消费市场带来新气象和新动力。同时要看到,“00后”的社交与消费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,需要公共部门加强监管、社会各界合力引导、企业拓展责任担当,以及“00后”自我提升,以实现年轻一代社交与消费的良性共融与发展。
2025年17期 No.816 28-3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49284K] - 项久雨;
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嵌入“00后”工作生活,不仅影响其交往模式、生活方式、学习习惯,而且在深层次上重塑其认知方式、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。人工智能深度介入“00后”的情感联结与自我建构过程,网络场域中层出不穷的新词汇、新情绪与新变化,共同映射出“00后”独有的认知新图景。“00后”的认知方式绝非单一的行为倾向集合,其背后凝结着群体特有的精神特质与价值取向,是理解“00后”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。
2025年17期 No.816 33-3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49330K] - 潘泽泉;
数智技术驱动的组织革新与技术迭代,对“00后”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、职业发展与职业流动轨迹具有深刻影响。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,促使“00后”青年群体拥有更具包容性、自主性、差异性和灵活性的就业环境,衍生出个性化、弹性化、多样化的职业选择。
2025年17期 No.816 39-4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308K] - 许世存;
推动“00后”参与社会治理,既是顺应治理主体代际转换的历史必然,又是建构良好治理生态的实践应然。在社会治理实践中,“00后”呈现出自适应性的技术禀赋、自觉性的认知禀赋和创新性的思维禀赋。“00后”的社会治理实践正在重塑青年群体与社会治理的互动关系,在参与场域、参与形式和参与议题等方面呈现鲜明特征。面对新时代社会治理需求,可以通过建设“00后”数字治理社区、社会组织联合体和文化治理互动平台,引导促进青年参与社会治理。
2025年17期 No.816 42-4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361K]